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我们很难将这些当下最时髦的新技术、新应用与过去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联系在一起。从日前由农业部主办的2014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上,记者了解到,我国围绕农业信息化进行了有效探索,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领域,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多元参与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机制初步形成。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尽管我市的农业信息化工作才刚刚起步,然而不论是政府,还是民间组织、企业都在这个巨大的市场和挑战面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希望在未来探索出一条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新路径。
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给农产品贴上电子“身份证”
购买一块牛肉,这块肉属于哪个品种、屠宰日期是哪一天、来源地在哪里,这些问题过去对消费者而言是未知的,而今通过这个产品上的二维码,简单扫一扫便可以了如指掌,放心食用。这要得益于今年6月建立的包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这个系统的一头连接着农畜产品生产企业、农业合作社组织,另一头连接着百姓的餐桌。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将农畜产品的所有相关信息全部涵盖了。
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让处于生产前端的农户在种植过程中更加谨慎。在没有建立追溯体系之前,作为内蒙古祥利丰农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订单农户,何远大棚里的蔬菜每遇到病情,主要是通过打农药的方式控制。现在,有了这套追溯体系,农药再也不敢随便打了。为了少打农药,今年她还特意投资将自家大棚的灌溉方式改成了滴灌。何远告诉记者,改完以后,湿度下降了,农作物患病率随之降低,也就很少打农药了。
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让处于生产中端的企业管理更加规范。10月17日,在祥利丰农业公司的检测室内,检测员牛晓婧正在对刚刚从农户大棚中采摘的西红柿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在将采样的西红柿放入检测仪器后不到三分钟,检测结果就已经呈现出来。看到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工作人员将数据通过电脑上传到了市农牧局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完成了监测数据的实时备案。此时,连接电脑的打印机也已经准备就绪,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一组带有产品信息的二维码标签被打印了出来,贴上这组标签,这批检验完成的蔬菜就有了它上市所必须的“身份证”。上市后,老百姓只需用手机扫描一下蔬菜外包装上的二维码,产品的详细生产履历信息就会在手机上清楚地展现,既便捷,又放心。
作为自治区首家盟市级追溯信息平台,目前我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已投入试运行。新建了市、旗(县区)、企业三级追溯信息平台,实现了追溯点产品生产信息、检测数据实时上传,具有质量追溯、质量监管、质量安全风险预警评估、综合展示、统计分析等综合功能。第一批10个追溯试点企业(基地)和合作社涉及蔬菜、马铃薯、肉羊和鲤鱼四个产业,扫描追溯码,可查询详细生产履历信息。
据了解,下一步,追溯点数量还将进一步扩大,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农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让百姓吃得更放心。
物联网、大数据:摆脱农产品丰产未丰收怪圈
10月16日下午,刚参加完在山东潍坊举办的全国农村合作社与农产品采购对接会,土右旗将军尧镇上四卜素村的赵宁风尘仆仆地回来了。作为土右旗朴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在他们村里,200多名社员一起经营着流转的2000多亩土地,经营项目为养猪、养鸡、养羊、养鱼、种蔬菜。几年来,因为搞生态养殖,合作社的农产品在熟人圈和微信圈中比较受欢迎。然而,这个农家汉子之所以到处跑展销会,就是想给合作社的农产品找到更好的“婆家”。销路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他感慨地说:“现在城里人都喜欢绿色食品,想买却不知道去哪里买。而我们现在销售主要还是靠熟人介绍,农民种地、养殖不容易,最担心的就是农产品卖不出去,咋办?”
赵宁所担忧的问题正是九原区新河村农民面临的现实困境。10月20日,在永盛成超市内,芹菜的标价是0.98元/500克,圆茄子的价格是2.28元/500克,超市里卖到1块、2块的芹菜和茄子,在九原区新河村的地里,却在成片成片的烂掉。往年同期,村里会涌进很多贩菜车,有本地的,有外地的,在田间地头,茄子就卖完了。而今年,茄子却无人问津。同样,芹菜销售也难逃厄运。村民姚二柱说,今年他一共种了七亩芹菜,芹菜每斤的收购价格是0.1元,雇人割芹菜每斤人工费也是0.1元。最关键的是没有市场。所以他放弃了收割,损失大约一万元。看着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东西,好端端的却烂在地里,农民们始终想不明白这是为啥?
“问题就出在我们过去是‘靠天’吃饭,不了解市场行情,想种什么种什么,”在今年10月中旬,内蒙古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促进会(内蒙古农合会)在土右旗开展的推介会上,这个刚刚成立3个月的民间行业组织把在场的20多位合作社法人的目光聚集在农业发展精准化的思路上。内蒙古农合会秘书长武斌介绍,所谓农业生产精准化是指将过去靠天吃饭的处境转变为“用”天吃饭,农业生产要做到有的放矢。而要想做到精准化的农业管理就必须引入现代物联网的理念,把每个农民和他种植养殖的东西都挂到网上,一方面,农民可以精准地了解种养殖情况,比如说土壤、肥料等指标,另一方面,网上就可采集到农户的一手信息,成为溯源体系的一部分,消费者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吃了什么,哪里来的。武斌表示,掌握了大数据,就可以解决农民盲目种养的问题,再不会出现西瓜卖不出去,土豆种太多的情况了。
现在,内蒙古农合会打算将我市的一个个合作社联合起来,将一个个分散的农民聚拢在一起,资源整合和共享,以团体的形式选择发展项目,跟金融机构谈贷款,搭建销售渠道,甚至进军电商,以增强农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O2O模式:农畜产品销售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恐怕谁都不曾想到,一家达茂旗的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短短五年的发展,竟成为了国内目前唯一的一家取得有机牧草种植、有机牛羊肉养殖和有机肉食品精加工的“双有机”认证的肉食加工企业,并且这家企业2014年在上海股交中心挂牌上市。这家企业现在的名称叫:内蒙古蓝色牧野肉业股份有限公司。日前,该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还有半个月的时间,他们的有机牛羊肉将要进行线上销售了。引入线上销售,实现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的模式将成为该企业未来销售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走线上销售是未来的趋势,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扩大影响,何乐而不为呢?”该负责人表示,经过近一年的准备,还有两周的时间,他们的企业网站上将开始进行有机牛羊肉销售。之所以在这个时间点涉足“电商”,除了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多元化、网络化有关外,还与近几年企业的线下销售已经比较成熟有一定关系。除了在包头设立的3个直营店外,该企业目前的销售市场绝大多数在上海。“包括超市、社区等销售渠道,今年的订单已经达到4700吨了,”这位负责人欣慰地说:“我们的有机牛羊肉每斤398元,在上海卖得非常好。”除此之外,为了打开华北市场,今年国庆节过后该企业在北京的另一家直营店也投入了运营。
下一步企业还计划与京东、淘宝等网络平台联手打造网络平台的直营店,以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
O2O模式,简单的可以称为线上和线下互为补充,协调发展,而农畜产品的销售引进这一模式在我市还刚刚起步。有专家分析,在农业领域,赚钱不易主要受限于渠道和流通信息的不对称,这是因为刚性需求和农产品的快速周转期是待解谜题,产品的应季特征明显是缺点更是特点,如果能解决产品的渠道节点,那么围绕农产品的卖难等流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O2O模式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来讲,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思路,只需要进行一些改造,强化产品在线平台的服务功能和交易功能,构建并完善实体店这样的网络连通体系,农产品电子商务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