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福安市松罗高优农业示范园区。(资料图片)
沿海、多山、少地、生态好,是福建最鲜明的自然特征。
位置优越,地处东南,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一,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全省90%都是山地丘陵,耕地稀缺,人均耕地仅0.55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最低警戒线;是全国最“绿”的省份,森林覆盖率65.95%,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是全国唯一一个保持水、大气、生态环境均全优的省份。
地理地貌塑造着福建的历史人文,也雕刻着福建的农业发展。优势与劣势同样突出的福建,该如何立足省情农情,寻求农业上的突围?多年来,福建人始终在思考和探索。
1999年10月,新世纪到来之际,时任福建省代省长、之前长期分管农村工作、足迹踏遍八闽山山水水的习近平总书记接受媒体采访时,深有体会地说:“福建要有突破性发展,一定要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要大力发展高优化农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商品率、高创汇率、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和产品。要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主动吸收国外和台湾的农业先进技术、信息、资金发展自己,不断推出优质的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占领境外市场。”
15年间,循着这样的战略构想,福建历任省委、省政府领导一任接着一任干,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如今,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被颠覆,高科技武装起来的现代农业正大踏步走来。八闽山水间,生长出座座“农业工厂”。
利用“一区两园”集聚产业示范带动,政策组合拳促现代农业建设提速
背山面海的福建,耕地金贵,稍大点的平地就被称作“洋面田”,就像西部地区喜欢把大点的水面叫做“海”一样。福建是著名侨乡,拥有闽籍海外华人华侨1800多万人,分布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古就有“漂洋过海讨生活”的移民传统,这除了受沿海等因素影响外,少有农耕用地不能不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动因。
如何摆脱劣势对农业的制约?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多次强调,福建农业正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要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先进技术和现代经营方式拓展农业。福建省省长苏树林也在多个不同场合谈到:“福建土地少,地块小,靠传统那种地里长、地头卖、自给自足的老思路想做成现代农业,那可不行,现代农业得靠科技。福建要发挥优势,做精致农业、高效农业。”
近年来,福建现代农业建设明显提速,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撬动力清晰可见。谈到省里的思路,福建省委副书记于伟国说:“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要把抓手重点放到平台上。”2012年12月,福建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农民创业园,由此形成“一区两园”的现代农业建设基本架构。即除了继续整县推进5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6个台湾农民创业园,还要集中扶持73个福建农民创业园或示范基地,建成一批设施化种养、智能化管理、物联网控制、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项目,积聚产业,示范带动周边地区农业整体水平提升。
在三明市尤溪县洋中镇后楼村的一条山沟里,“站立”着一排排现代化厂房,这是尤溪农民创业园一角,也是正在建设中的全省最大食用菌聚集区。在天益菌业公司工厂化生产车间,状如白色花瓣茸的绣球菌正悄然生长,公司经理林智告诉记者:“绣球菌被称为‘百菇之王’,营养价值很高,鲜品每公斤高达160元,公司每天产出一吨,供不应求。”马诗龙公司和安农公司则是统一加工菌包,建设水帘式养菌和出菇大棚,由农户承包经营,公司负责回收、加工和销售。不远处的祥云生物科技公司正紧锣密鼓进行后期扫尾,新上马的全自动银耳工厂化瓶栽生产线已基本建成,8月底就可投入生产。曾是全国11个食用菌产值超亿元县之一、后因传统技术老化走下坡路的尤溪,借势发力,依托农民创业园的税收、用电、金融等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吸纳民间资本,引进食用菌工厂化项目,实现香菇周年栽培,终于走出困境。
“省里推进现代农业的举措密集出台,政策扶持力度大,含金量都很高。”农业厅厅长张立先说,2012年底,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2013年8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初,省委、省政府把现代农业发展列入全省深化“五大战役”重点行动计划之一,并以省政府2号文件印发了“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通过政策引导,集聚资金、技术、人才等先进的生产要素,为现代农业培育了新的亮点和增长点。”
瞄准“高产”、“高效”,科技引擎助工厂化农业和设施农业全面开花
将农作物生产从田间搬进厂房;过去金针菇一年只能栽培一两茬,现在空调房里可以四季不间断生产;智能温室大棚种植的西红柿,亩产25~30吨,是正常种植产量的10倍;蔬菜单位面积产值是传统种植模式的10倍以上……如今,一大批颠覆传统的设施农业及其升级版工厂化农业正在福建全面开花。
来到宁德福安市松罗尤沃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千亩晚熟葡萄园时,正赶上台风“麦德姆”带来的瓢泼大雨,座座避雨设施大棚如同白色巨龙,静卧雨中,护卫着棚内缀满藤架的串串幼果。技术人员介绍说,园区采用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高效电动喷雾器和专用套袋等多项新技术后,品质大大提升,果农增收显著,创下福安巨峰葡萄每公斤单价20元和亩产值超2万元的纪录;在该市溪柄镇引进的鸟巢型智能球体生态温室,蔬菜立体种植垂直生长,只需1/6的土地面积、1/10的用水量,即可生产出相同数量的农产品。
在厦门如意情集团的白金针菇自动化生产加工厂里,机器轰鸣,远远就闻到一股发酵味。如意情董事长、总裁陈珠凉告诉记者:“公司采用国际最先进的食用菌液体菌种栽培应用技术,从培养基的配制、杀菌消毒到金针菇的接种、培育、采割、分装等整个过程都实现了工厂化生产、智能化控制,彻底打破了传统农家栽培模式。”这里每天有24万瓶金针菇销往全国各地,年产值达到3亿元。立体式的栽培,在100亩土地上实现了传统栽培3000亩土地的产量,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过去要300人完成的劳动量,现在只需3条全自动化生产线就可承担,效率高出了不止100倍。
2010年落户莆田市仙游县的中国利农集团主要发展大棚蔬菜种植,走在遍布钢架大棚的基地,多数田里空荡荡的,原来正在倒茬。作为现代设施农业的样板,利农把美国的效益农业和日本的精细农业结合在一起,像造汽车一样“流水线”种植最适合市场需要的蔬菜;漳浦农民创业园内的扬基生物科技,采用龙眼树附生和仿野生吊养技术种植铁皮石斛,每亩利润达7万多元,年产值可达6700多万元……
从户外到室内、以时间换空间、由水平变立体……记者发现,不管是生产菌菇还是种植果蔬、花卉,就跟工业生产一样,过程变得可控了,最大限度地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能够全天候、反季节、企业化规模生产了,这一切都在颠覆着传统农业的概念。
据介绍,福建省设施农业和工厂化农业正在由点及面拓展,各类园艺设施面积已超145万亩,其中设施果蔬大棚面积超过40万亩,食用菌菇房约1.8万亩,多项农业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不少产业走在了现代农业建设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