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侨、台、港、澳、特、海”优势,发展外向型农业和闽台农业合作
位于宁德市蕉城区赤溪镇的宁德远藤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种植、生产、加工世界稀有的优质红芽嫩姜,产品主要销往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公司董事长吴邦经介绍,“基地悉心培育每一棵姜苗,选取优良种苗,采用独特的种植技术,记录姜苗每一天的生长数据,直至成熟收获,都是以A级绿色食品标准运作。”远藤食品一直秉持“以高品质满足世界客户,提供有品质保证的商品”方针,拥有专业的产品化验室,配备日本进口的理化分析仪器及微生物,农药残留等检测设备,在食品安全上严把质量关,公司先后通过ISO9001∶2008国际品质管理体系,ISO22000∶2005/HACCP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QS生产许可、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等多项标准的认证,并严格秉持质量认证体系的生产许可标准,规范运作。
在福建,像远藤这样瞄准出口的企业不在少数。据了解,福建农业利用外资稳步增长,2013年农牧业利用外资项目65个,合同利用外资4.6亿美元,实际到资4亿美元;农产品进出口继续保持良好增势,全年实现农产品进出口140.5亿美元,比增13.8%。其中,出口82.3亿美元,比增8.8%。2013年花卉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9位的福建,出口额却位居第3位,其中盆栽花卉出口额占全国盆栽花卉出口额的59.71%,蝉联全国第一,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此外,水产品出口创汇全国第一。
福建地处东海之滨,是中国距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较近的省份之一;福建与台湾一水相连,是大陆离台湾最近的省份。外向型和闽台合作是福建现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2006年4月,福建创建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成为大陆首家设立的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2011年起,建设台湾农产品集散基地,率先零关税进口台湾农产品,率先开展借鉴台湾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在对台农业交流合作的领域、规模、政策、措施和成效都处在全国的先行地位。“三通”基本实现以后,农产品运输成本最低、时间最短、运输中的损耗也最少。与其他大陆省份相比,福建省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中具有最大的区位优势。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步,闽台农业交流合作从引进小规模生产开始,逐步向资金、品种、技术、市场、经营管理等一揽子引进转变,从种养等第一产业向农产品加工、运销、休闲农业等二三产业发展,已经形成由点到面、由单项零星向产业整体配套、由沿海向内陆山区梯度推进的全面发展态势,呈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格局。福建省成为两岸农业交流最活跃、最频繁的前沿平台。
据福建省农业厅统计,截至目前福建全省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490个,合同利用台资34.1亿美元,农业利用台资数量和规模均居大陆首位。台湾农民创业园园区规划面积266万亩,有518家台资农业企业、1300多位台商入园创业,引进台资9.2亿美元,2013年涉台农业产值达70亿元人民币,涉及花卉、果蔬、茶叶、苗木、渔业和农产品加工及休闲农业等产业。已建成了大陆最大的台湾蝴蝶兰、台湾高山茶和台湾甜柿生产基地,建成福建最大的鲜切花种植基地,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被誉为“大陆的阿里山”。
素有“鱼米花果之乡”美称的漳州,与台湾一衣带水,一直以来,都是全国对台农业合作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对台农业合作交流也始终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也在产业、园区规划、经营模式等方面借鉴台湾经验,分三期建设大陆首个具有较大规模的兰花产业园——漳浦兰花大世界,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大陆规模最大、档次最高、配套最齐全的农业高科技专业园区。几年来,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已吸引270多家台湾农业企业入驻,尤其是兰花产业园建成后,已有20多家台湾兰花科技园区内企业与漳州签署投资协议,其中已入驻投产的有5家。台商在闽创办的漳州杰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漳州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厦门景堂花卉有限公司等,已成为福建花卉业的重要力量。台资企业落户福建,不仅为福建带来花卉新品种、新技术,也带来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为推进福建花卉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与带动作用。
著名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创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谁充分利用了比较优势,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导权。相信福建农业会更多的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比较优势、产业优势,现代农业会加速朝更高层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