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建美丽乡村,要把准群众的脉

建美丽乡村,要把准群众的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07-21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208
导读:政府喜欢花冤枉钱,搞政绩工程,大家伙儿觉得没奔头。一位农民的牢骚有农民习惯睡大觉,等政府包办,建设美丽乡村缺劲头。一位官...

“政府喜欢花‘冤枉钱’,搞政绩工程,大家伙儿觉得没奔头。”

——一位农民的牢骚

“有农民习惯‘睡大觉’,等政府包办,建设美丽乡村缺劲头。”

——一位官员的无奈

记者在安徽、湖南等地走访发现,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政府建,农民看”“政府干,农民烦”等现象。为何?原来是因为政府没能把准群众的脉,“政府建的不一定是农民要的,农民要的政府又不一定建”,“两张皮”问题亟待破解。

涂抹面子:

政府埋单,村民不买账

“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去了江浙打工,留下老人和小孩。村里没怎么和村民商量,就开始在墙上涂涂抹抹,对这样的形象工程,大伙儿都有意见。政府还不如把资金给我们当日常补助。”针对当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安徽南部某县的一位村民说。

政府埋单,村民不买账。皖南山区的一些村庄,村里人对“涂脂抹粉”的美丽乡村建设没有兴趣,也不支持。

在湖南,一些地方政府采取“穿衣戴帽”的方式,整齐划一地整治房屋,试图扮靓乡村。这让很多农民不解:“好好的房子给拆了重建,好好的道路给挖了再修,乱折腾!”

地方政府也有怨言。湖南一位市委书记坦言:对于美丽乡村的各项建设,农民呼声很高、要求很高,但参与度却很低,很多村民都指望政府来“包办”。

问需于民:

因地制宜,落后村逆袭

“村民不买账,跟政府没有把准群众的需求有关。”安徽省安庆市罗岭镇黄梅村党总支书记汪小神告诉记者。走进黄梅村,楼房白墙红瓦、错落有致,道路敞亮整洁。村民黄大哥告诉记者,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脏乱差。

原来,黄梅村吸取其他地区的教训,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问需于民,因地制宜,各村民小组分别建立起了村民理事会,让村民自我管理、自我决策、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破解了许多“政府管不到、干部管不了、社会无人管”的老大难问题。

实现“逆袭”的还有湖南石门县子良乡廖家冲村。以前,但凡哪家娶媳妇或者嫁女儿,成家后必然是搬出村去居住;如今,青年男女成家后,都纷纷在廖家冲建房安家。为啥?廖家冲现在是全乡人人向往的宜居村庄。原来,该村抓住建设美丽乡村的契机,在村里广纳民意,制定了一本《村规民约》,改变就慢慢开始了。

夯实里子:

强村富民,才能真正美

采访中,不少基层干部深有感触,依靠政府资金支持,村容村貌等“面子”的改善容易出成绩,但只有带动“里子”的发展,即农民增收和农村变富,才能实现美丽乡村的长效管护。

在湖南攸县网岭镇里旺村,“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人人共享”,是该县推进城乡环境同治的一把总钥匙。环境整治不仅带来了乡村新貌和宜居环境,也带来了新的工作机会和创业机会。

在安徽定远县池河镇岱山新村,73.5亩特色种植区、12.5亩景观塘、桃花岛农庄等特色农业已初具规模。该村统一金融支持引导,成立示范点土地流转合作社,扶贫开发与特色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形成了以富民为基础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