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湖北省蕲春县土地流转:60万亩田地谁来种?

湖北省蕲春县土地流转:60万亩田地谁来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06-18  浏览次数:308
导读:70后不愿意种田,80后不会种田,90后不知道自家田在哪里,在家的386199部队大多无力种田。当下农村打工经济盛行之下,这是一些地...

“70后”不愿意种田,“80后”不会种田,“90后”不知道自家田在哪里,在家的“386199”部队大多无力种田。

当下农村“打工经济”盛行之下,这是一些地方的真实写照。

近几年,湖北省蕲春县通过市场、政府的双重力量,引导土地合法、有序、规范流转,推动各种要素集成融合,一定程度上既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又优化了人力资源和优势产业的良性互补。

田由“谁”来种?蕲春土地流转模式无疑是一种有益实践。

市场催动:逼出来的变化

蕲春是湖北省东部地区的传统农业大县和劳务输出大县。全县农村土地面积246.9万亩,其中耕地61.6万亩,林地165万亩,水面20.3万亩,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超过20万人。

据统计,三年前,蕲春土地长期抛荒和冬闲田抛荒面积分别在1.5万亩和15万亩左右,按亩产粮食1500斤、亩平收入1000元计算,每年约减少粮食3625万公斤,减少收入4000万元以上。

一方面是客观存在的土地闲置或浪费,另一方面,大量的产业发展需要土地来作基础性支撑。近几年,蕲春县委、县政府持续酝酿破局之策,而土地流转、“两转四用”成为战略首选。

“农业的出路在于规模化和机械化,但是把别人的地拿来自己种,起初很多人对此还是不认同!”2010年回乡创办三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宋林有着与众不同的感受。

宋林坚持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服务”模式。在青石、张榜等6个乡镇集中流转土地5880亩,推广示范水稻与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同时试种再生稻和糯稻等新品种。

近日,把田地流转给合作社的青石镇农民宋福林算了一笔家庭收入账:5亩田地种粮补贴每年有600元,流转收入有1500元,妻子帮助大户打季节工年收入7000多元,自己与儿女在外务工,每年也有6万多元收入。

蕲春正在以每年递增10%的速度加速推进土地流转。一项数据对比表明:2013年,全县共流转耕地11.2万亩、林地53万亩,分别占总面积18.2%和32.1%,两项数据比三年前翻了四番。

“市场才是检验成果的最好标准,土地流转为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的集成,可谓提供了一个方向和模板!”蕲春县委书记徐和木说。


政策推动:引出来的活力

初夏时节,踏入蕲春县管窑镇,万亩栀子花迎风绽放。

栀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同华介绍说,农户以自留山入股,大户带资承包。5年过后,农户按面积销售价格纯利分红,农户得20%,村集体得5%,开发商得75%。

早在2008年,王同华曾投资50万元承包500亩荒山种栀子,但没料到,当年的一场大雪却给基地带来灭顶之灾。

举步维艰之际,该县农业、中药材生产办等多个部门及时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镇、村也出手协调机械开垦费用的结算方式,延长支付年限,重新点燃他的栀子梦想。

如今,在王同华的示范下,岚头矶居委会种药户发展到120家,户平栀子面积超过4亩。沿长江赤西湖畔的泥滩、学堂岗等地连片种植栀子面积达到1万亩。

蕲春是大别山地区道地药材种植主产区,然而种植面积不足,道地药材品种不多,一度成为困扰医药产业突围的主要障碍。

2010年,该县出台药材种植单项扶持政策,对连片种植药材50亩以上的基地,在验收合格之后,按每亩100元标准予以定额补贴,全县持续掀起土地集中流转,药材连片种植的热潮。

“近三年政府为药材种植设立的以奖代补资金,总量投入过千万元,为药源基地建设吸引各类社会资金2亿多元!”该县中药材生产办主任张军兴奋地说。

2012年起,蕲州镇红门楼村开始坚持“抓流转、引老板、建场园,促发展”思路,累计流转山林、岗地、水田3500多亩种植蕲艾,带动黄土岭、塘垸等村连片种艾5000余亩。

村支书张与祥介绍,全村每天有100多位年龄稍大的老人和妇女在基地打工,每年劳务收入就在200多万元以上,村民既能得补贴和分红,还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2010年,地处蕲北山区的大同镇裴围村决定走茶叶兴村富民之路,党支部书记陈永中带头将自己的3亩土地流转出来。村里对300亩山坡岗地统一整理,统一购苗,统一移栽,统一管理,整个茶园按照等高线、绕山转、沟相通、路相连的要求进行深度开发,两年过后,村集体茶叶年收入超过10万元。

要素搏动:转出来的格局

蕲春土地流转“生金出银”,推动了粮食、中药材、蔬菜水果等多种生产要素加速融合。

“种田能手承租”、“专业合作社带动”、“高效园区示范”、“龙头企业引领”、“民间自发流动”等多种流转形式应运而生,“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科研单位+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逐步普及。

蕲春县县长赵少莲欣喜地对这一现象解读说,坚持“两转四用”、“双增双变”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由之路,更是调结构、转方式、推动产业升级的重大抉择。

赤东镇王咀村种田大户王国安在邓信村流转水田605亩,春夏季种植水稻,冬季种200亩小麦,年净收益达到30多万元,出色的效益让这位“老把式”的种田信心越来越足。

蕲州镇引进宜昌龙源公司流转土地1万亩,建设国内一流的林业生态旅游观光园,“龙泉花海”经过三年建设,雏形初现,成为周边地区游客假日休闲首选地。

李时珍医药集团按照“油茶+夏枯草”连作模式流转土地5000亩兴建基地,为企业每亩增加产值2000元以上,公司去年实现产值16亿元,进入全国医药百强行列。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