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品红认为,鱼类作为人类获取优质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也是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重要手段之一。单纯的禁止淡水养殖业发展,是治标不治本,也不符合生物资源多样性的自然规律。“其实用对了方式,养对了鱼,不但不污染水,反而还能净化水。出现水质污染的局面,因为没有构建起良好的水产生态系统所致。”杨品红教授对记者说道。
据悉,杨品红教授在淡水养殖行业已经从事了近30年的科研工作。在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和全国最大的淡水鱼公司担任过总裁、总工、首席科学家,现任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院院长,并率领团队从渔业资源的物种多样性和种质资源收集入手,开展了渔业发展新模式探索,2004年,杨品红教授首次提出了“能效渔业”的理念。
所谓能效渔业,是指以现代生态学理论为依据,以水域环境生态现存能量为基础,根据水域中能量特点及原水生生态系统中特定食物网结构和功能特点而设计的一种生物能量转化生态控制技术。该理论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人工干预和调控水体中的氮、磷等含量,改善氮、磷比例关系,使其通过不同消费层次的水产生物转化为人类或陆生动物的食物或饲料,从而达到在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同时,充分利用水域渔产潜力和提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多重目的,从而达到“鱼——水——生态”和谐共处。
据介绍,目前我国采用的多是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网围养殖和大水面养殖与增殖等淡水鱼养殖方式,且主要以个体为主,面积小,缺乏大型的养殖公司,如我国淡水鱼养殖公司产值超过5亿元的仅大湖股份一家。传统渔业经营方式无法适应现代化作业,无法做到精准投喂与科学管理,也无力应对水生动物流行病、水体污染等带来的新挑战,这是目前我国淡水渔业发展遭遇的最大瓶颈。专家认为,如果实施淡水渔业运行方式的彻底转变,并结合实施能效渔业,不但能有效解决现有局面,而且还能够彻底突破淡水渔业发展的瓶颈这个难题。
“能效渔业的实质其实是按需投入,首先确定放养模式与品种,再根据品种、产量、能耗等计算出所需的总能量,测算水体自身所含有的能量以外,要实现这样的产出目标,还需要补充多少能量。然后根据所得数据对缺少的能量进行相应补充。”杨品红表示,能效渔业综合考虑了经济、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因素,在配比恰当的情况下,不仅能实现最大效益,降低养殖成本,还能保证鱼类健康成长。在第二届中国湖泊论坛上,杨品红以“能效渔业”为内容作了题为“内陆湖泊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前景”的发言,被专家认为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模式,为我国未来淡水渔业的发展方向开辟了一条新路。目前,“能效渔业”已经在湖南洞庭流域进行试点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