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贵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西部大开发新路

贵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西部大开发新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24-09-12  作者:刘久锋  浏览次数:33
导读: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三不沿”的贵州,如何置身开放前沿?...

“推动西部大开发是一项世纪工程”“西部大开发作为国家战略,是一以贯之的”。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把脉定向、擘画蓝图,强调“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三不沿”的贵州,如何置身开放前沿?

2021年初,在“十四五”开局、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启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赋予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光荣使命。

2022年初,《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文件)出台,赋予贵州“四区一高地”战略定位,为贵州奋力闯新路指明了方向,让贵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有信心和底气。

近年来,贵州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力建设“四区一高地”,充分发挥好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大胆试、大胆闯、主动改,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努力在新征程上干成一番新事业,为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积极探索路径。

清晨,在惠水县明田街道新民社区,第一缕阳光刚刚露头,35岁的胡安辉就起身做起了早饭,吃完第一餐他便早早地下楼步行到离家不到100米的伊科达制衣车间,开始了当天的工作。

这样安稳踏实的生活,从搬迁到此地开始,胡安辉已经过了近4年,从辗转各地、居无定所的打工生涯,到如今家门口安心就业养家糊口,稳定的收入和工作,给了胡安辉极大的归属感。

曾经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贵州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易地扶贫搬迁192万人。如今的贵州,正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增强脱贫人口发展内生动力,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保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劲头,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走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贵州注重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广大农民越来越有奔头。在六盘水市水城区海坪街道甘塘村,当地采取“农户+致富带头人+村集体”的模式种植花卉60亩,不仅盘活了闲置的大棚,还带动群众务工1500余人次,为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

贵州注重构建普及普惠、优质均衡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教育质量,逐步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优质医疗服务体系缓解看病难。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大宏,在杭州通过5G超远程技术,为远在1800公里外的毕节患者完成一台高难度手术。这是贵州民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的生动案例。

贵州以民生服务质量提升来保障人民生活品质提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抓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推动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相统一来全面体现“百姓富”的目标追求,贵州正从广大群众越来越甜美的日子里汇聚磅礴的发展力量。

“我听懂了,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对于贵州以发展大数据为突破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探索给予了肯定。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贵州视察,对贵州大数据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贵州“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

时间回溯到2013年,当全国大多数地区尚处于观望状态之时,贵州大胆潜入了大数据这片蓝海,拉开大数据的发展大幕。

一个信息基础比较落后的地方,为什么要发展大数据,凭什么发展大数据?贵州深知,虽然其他地区发展大数据有信息基础优势,但贵州也有人力成本较低、气候宜人等先发优势,如果能快一步,就能抓住新的发展机遇。

“清爽的空气、充足的能源、稳定的地质结构、大西南的交通枢纽……客观上看,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是有先天优势的,这些优势都十分符合大数据发展的要求。”贵州省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凭借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贵州已经成为国内外领军数字企业纷至沓来、竞相投资的热土。

数十个智能菇房整齐排列,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对湿度、温度、二氧化碳和光照等要素进行远程自动化控制……这是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一处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内的生产景象。

“这既集约利用了土地,也告别了‘靠天吃饭’。”技术员吴英凯说,原来采用大棚种植,受气候和季节影响较大,蘑菇质量也不稳定。如今,有了大数据技术助力,蘑菇的生长周期大为缩短,可减少40%以上的人力成本。

依托大数据发展优势,贵州加快数字化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的运用,推动重塑供应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作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2021年贵州数字经济占比达34%。为抢占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贵州加快建设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到2025年将其打造成为数字产业和人才集聚区、数字场景应用示范区;加快培育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3个主导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突破3500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左右。

“武陵之巅”梵净山,是黔金丝猴和7000余种野生动植物栖息的家园。在梵净山生态廊道,去年栽种的枫杨、猕猴桃等树种的树枝树叶延绵生长,成为野生动物种群间迁徙繁衍的绿色通道。

7月,随着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总体完工,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空间得到改善,珍稀野生动物在梵净山区现身频率增加令人期待。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贵州牢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殷殷嘱托,坚持统筹一体化生态修复,使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一场山水绿色巨变,正在黔山贵水间悄然发生。

黔西市化屋村,昔日不少村民以渔为生,经常带着渔具和网箱辗转于乌江上、中、下游,网箱养殖超载、饲料投放过量让乌江不堪重负。再加上沿岸磷化工产业的粗放生产,乌江被污染成“牛奶河”,江水变成乳白色,散发出腥臭味,百姓称之为“污江”。当地政府下大力气治理磷化工污染,全流域取缔网箱养鱼,推进乌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打了一场治污治渔的漂亮仗,千里乌江复清流。

化屋村的生态建设是贵州的一个缩影,目前贵州有30多项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乌蒙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中国山水工程被联合国评为首批“世界十大生态恢复旗舰项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转化为生动现实,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生态饭”。

贵州作为全国首批、西部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保护和利用这一优势,多年来,贵州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取消了对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GDP考核,构建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并探索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机制。建立“ 梵净生态账户”,通过生态积分对农户和个体工商户进行评级授信和利率定价。

贵州省委领导同志介绍,贵州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思维推动改革,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快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让美丽贵州逐绿前行。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